你是不是和我一样,一看到“绝味食品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”这几个字,心里咯噔一下——“又一个百亿级的大佬出事儿了?”
怎么说呢,过去说到绝味,大家多半想到的是街头巷尾飘香的鸭脖,还有那几乎遍布大江南北的绿色门面。
可没想到,这家公司最近的主角光环不是靠鸭脖子,而是靠监管的“大锤”。
到底怎么回事?这瓜,到底能不能吃?
咱就带着这个大问号,慢慢扒开表面的“辣味”,看看这背后究竟有几分苦涩,有几分无奈。
不吹不黑,绝味食品之前在餐饮连锁行业,算得上迅猛扩张的代表人物。
上市刚满八年,门店直逼一万五千家,差不多刚睡醒刷个手机,身边就有家绝味鸭脖在招呼你。
成绩单摊出来也相当出门见人:2019年51.72亿,2023年72.61亿,面对疫情大浪,也基本顶住了。
夸张点说,就是“别人卷生卷死,绝味躺着数钱”。
可按理说,这么大体量的公司,怎么就会栽在“信息披露”上呢?
你说,这不是自找麻烦是什么?
是不是有人要问:信息披露,到底有多重要?
说白了,这玩意儿在资本市场,就像是谈恋爱时的“诚实坦白”。
你哪怕再帅再有钱,一翻发现账本有猫腻,投资人二话不说,先翻个白眼再说其它。
尤其是食品行业,本来就跟大众健康、安全挂钩,信任要是输掉,别说钱,口碑都得一夜回解放前。
绝味此次“被锤”,核心症结在哪?
官方已经给出答案:2017到2021年,公司在账上少算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收入,导致好几年的营收整整“缩水”了一大截。
想想也绝了,五年时间,每年少说几个点,积少成多,这就不是什么小打小闹了。
你要说这只是会计节奏慢了点吧,那对不起,这可不是马虎草率就能糊弄过去的。
毕竟,证券法可不是玩笑,信息披露,真的是“一字千金”。
监管部门铁面无私,直接抡出罚单,一顿操作猛如虎——公司本尊罚400万,董事长戴文军挨200万,财务总监彭才刚再来150万,董事会秘书彭刚毅也没能逃掉,追加100万。
合计850万,谁能说这不是用真金白银为诚信买单?
就问,这一波“锁喉”,你服不服?
罚单一挥,市场立马炸锅。
最直接的影响,你看业绩报表就明白了。
2024年整年营收干脆掉了将近14%,利润不但新低,净利润还缩水了三分之一多。
2025年上半年数据更惨,“直接砍半”,就差没在财报封面写个“求别跑路”。
大家都知道,生意嘛,看钱说话。
绝味门店也熬不住,2023年底还有15950家,到了2024年年中,少了近千家!
这是啥概念?
相当于过去几年拼命冲刺,结果今年一口气倒退回解放前,万店神话一夜变成笑话。
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?“暴雷闭店”这几年几乎成了连锁餐饮的通关剧本,权当大家在大浪淘沙吧。
可你说,门店缩水、利润下滑,这都是因为信息披露出问题吗?
那可未必。
坦率说,信息披露只是导火索,真要命的,还在于企业多年高速扩张带来的“后遗症”。
门店越多,管理越难,经营水平跟不上,单店越开越迷;
没准哪天你路过,发现伴随绝味门面改造,还多出一串“关门打烊”。
这就是行业的冷静现实。
有说,“千店易,稳店难”。
前几年靠加盟冲规模,数据看上去很美。
但等到流量红利消失,市场被分食,光靠“圈地运动”也保不住铁打的业绩。
更要命的,消费者嘴挑心狠,啥网红美食一茬茬往上冒,花样天天在变。
绝味靠一套“干料+卤味”的打法吃遍天下,难免有点审美疲劳。
画风像极了前些年流行的奶茶新贵,今儿个爆火万店,明儿就成了下一个“报废排行榜”。
所以,信息披露被抓,固然有公司自身的苦衷,也有行业的客观压力。
有时候,处罚的只是公司的皮肉,真正被敲碎的是资本市场的信任和期待。
你看股票市场的表现,每每出事,投资人一边做表情包,一边用脚投票,该卖卖,该走走,一点也不心软。
有人说,八百多万不过是大公司毛毛雨,可对高管个人呢?
一出手就要掏几百万,这钱可不是小数目。
更别说接下来的声誉风险,行业地位,甚至职业生涯,可能都得按下“重启键”。
话说回来,这档事真能全怪“运气不好”吗?
其实,有经验的行业人都明白,财务漏洞只是冰山一角。
表面财报做得光鲜亮丽,背后可能早就有隐患:门店盲目扩张、加盟管理混乱、品控拉垮、团队流失、消费者流失……
这些问题,哪一样不是数年积攒的“债务”?
信息披露违规,不过是按下快进键,让一切病灶提前爆发罢了。
有网友戏称,这波处罚像极了“迟到的正义”。
但资本市场的记忆可一点也不短,“前科”一旦落下,哪怕下次想再招募新粉,也不是简简单单靠营销就能挽回的。
曾经的速胜神话,往往死在对自我的迷信;
曾经的连锁领先,败给今年的默默退场。
挺残酷的,可谁让资本市场的“照妖镜”足够精准呢?
讲真,绝味这把摔跤,敲响了什么警钟?
无论是投资机构,还是后来的创业玩家,都该明白:
自己家的账本,永远比外面的风景重要。
市场的钱,藏不住假账;消费者的眼睛,骗不过变化。
食品行业玩得再大,也绕不开一个“信”字。
一旦信任塌方,不管是鸭脖巨头还是饮品新贵,下场都不会好到哪儿去。
监管的鞭子,只会来的越来越快,更不会留情面。
标杆企业起飞容易,持久领航才最难。
绝味的故事,大半是自己写的结局。
咱们说句大实话,现在的市场,留给所有玩家的宽恕期、成长红利,真的不多了。
新时代的创始人要转弯,也许该先把那份透明度和责任感,写到公司基因里,而不是贴在门店外墙上。
鸭脖再香,也得先把账算明白。
盗得“风口一时爽”,被抓住“算总账”那才叫真疼。
监管不是“终结者”,而是敲钟人。
下一次,谁会成为榜样,谁又会成为反面,就看谁脑袋更灵光,谁更敬畏市场这把刻度。
你怎么看绝味食品这次被罚?感觉餐饮龙头都难躲行业大洗牌,期望他们翻盘还是另找下一个新宠?评论区见——咱唠唠!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广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