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敢信吗?全世界完整的汝窑瓷,连 100 件都不到!
一只巴掌大的汝窑洗,2017 年居然拍出了 2.94 亿的天价 —— 这钱在一线城市买十套大平层都够了!
它就是宋代 “汝、官、哥、定、钧” 五大名窑里的 “顶流”,只火了 20 年就随着北宋灭亡消失,却让后世追了近千年。
今天咱们就聊聊这 “宋瓷之冠”,看看那抹 “雨过天青云破处” 的天青色,到底藏着多少秘密!
北宋 汝窑青瓷碟「丙」字铭 (正面)
(台北故宫藏了 21 件汝窑,是全世界最多的地方!要是去台湾旅游,一定要去看看这 “国宝中的国宝”~)
一、汝窑的诞生:皇帝做梦 “催更” 的瓷中绝唱要聊汝窑,绕不开一个 极具艺术造诣却命运多舛的皇帝 宋徽宗赵佶。
展开剩余83%传说他梦见了雨过天晴后,云层缝隙中那抹清澈而静谧的天空之色,他一醒就拍板:“朕要的瓷器,就得是这个色!”
这可不是随便说说,宋徽宗要的是把道家 “道法自然” 的哲学,装进这一抔瓷土里。
汝窑的天青色,既不像蓝色那么冷,也不像绿色那么跳,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温柔 —— 像清晨薄雾没散的天空,又像傍晚半融的云烟,盯着看一会儿,心都能静下来。
雨过天青,这是汝窑最灵魂、最著名的特征。
为了烧出这抹 “神仙色”,工匠们下了血本:釉料里加了玛瑙末!
玛瑙让釉面变得像美玉一样温润,在光线下泛着淡淡的亚光,不是那种刺眼的玻璃亮,而是从里往外透的 “润”—— 就像人的皮肤透着健康的光泽,不是涂了粉的假白。
当然,除了经典天青,汝窑还有粉青(比天青浅一点,像桃花瓣)、卵青(像鸽子蛋的颜色)、天蓝(更透亮的蓝),但不管哪种,都透着一股 “不争不抢” 的素雅劲儿,这就是宋代的审美 —— 越简单,越高级。
二、汝窑的 4 个 “身份证”:普通人也能一眼认出!现在仿汝窑的瓷不少,但真汝窑有 4 个 “独家特征”,仿得再像也差口气,学会这几点,你去博物馆也能当 “半个专家”:
1. 开片:把 “缺陷” 玩成 “艺术品”,每道纹都独一无二!
你见过瓷上自然裂的细纹吗?
本来这是烧瓷时胎和釉收缩不一样导致的 “瑕疵”,但汝窑工匠偏偏把它变成了 “特色”!
这些纹路细得像蝉翼(叫 “蝉翼纹”)、碎得像鱼子(叫 “鱼子纹”)、冰裂一样的(叫 “冰裂纹”),看着乱,却透着自然的韵律。
更神奇的是,这些裂纹不是烧出来就定了的 —— 出窑后几十年、几百年里,还会慢慢 “生长”!
所以每一件汝窑的开片都不一样,就像人的指纹,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件一模一样的。
2. 裹足支烧:为了 “完美”,连底都要满釉!
普通瓷器底部会露胎,看着不精致。
汝窑偏不 —— 它用 “裹足支烧法”:器物底部和圈足都涂满釉,烧的时候用裹了耐火泥的小支钉把瓷坯撑起来,悬空烧。
烧好后,底部只留下几个芝麻大的小印子,叫 “芝麻挣钉”,一般是 3 个、5 个、7 个(都是奇数,古人觉得奇数吉利)。
就这小小的支钉,后世仿了几百年都仿不像 —— 汝窑的支钉又小又圆,痕迹特别规整,像用圆规画的;仿品要么太大,要么歪歪扭扭,一看就露馅。
3. 香灰胎:薄如纸,敲着像钟!
汝窑的胎特别讲究:胎土淘得特别细,烧出来是浅灰色,像香烧完的灰,所以叫 “香灰色胎”。
胎里还含微量铜,对着光看,胎体微微泛红,行家叫 “铜骨”,特别显质感。
而且汝窑胎特别薄,有的地方薄得能透光,但敲一下,声音清脆得像寺庙里的磬 —— 这就是 “薄而坚”,看着娇贵,其实很结实。
4. 器型:越简单,越显贵!
汝窑从不搞花里胡哨的雕刻,器型大多仿商周青铜器 —— 比如洗(像浅一点的碗,用来盛水)、奁(像小盒子,装首饰)、樽( tall tall 的瓶子,摆着看)、盘(比现在的盘子浅,更雅致)。线条特别简洁,没有多余的装饰,但看着就很大气。
北宋 汝窑天青釉洗,成交价 29428.75 万
三、汝窑的 “遗憾”:只火 20 年,却让后世追了千年汝窑有多 “短命”?
从开始烧造到北宋灭亡,满打满算才 20 年!北宋一亡,窑工跑的跑、散的散,烧瓷的技艺直接失传了。
到了南宋,想找件汝窑就已经很难了,文人笔记里都写 “近尤难得”。
现在全世界有据可查的完整汝窑,不到 100 件!大部分在故宫、台北故宫、上海博物馆,还有少数在国外的大博物馆。
民间偶尔出现一件,都会引发轰动 —— 毕竟 “纵有家财万贯,不如汝瓷一片”,这话真不是吹的。
其实汝窑火了近千年,不只是因为稀有,更因为它藏着宋代的 “灵魂”:宋代文人喜欢安静、崇尚自然,汝窑的天青、开片、素净器型,正好把这种 “内敛的美” 做到了极致。
它不是用来炫耀的奢侈品,而是能让人静下心来的 “精神器物”—— 就像现在人喜欢极简风一样,千年前的宋代,早就把 “极简美学” 玩到了巅峰。
(互动时间到!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汝窑的天青色,你会选 “温柔”“静谧” 还是 “高级”?要是能亲眼见一件汝窑,你最想看看它的开片,还是摸摸那 “玛瑙釉” 的质感?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~)
发布于:广东省广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